小说:镇庙之宝 类型:都市小说 作者:云和月 角色:我,作家刘伊心,女 简介:从前顺城东山庙供奉一件镇庙之宝:一把古老的关公青龙偃月刀围绕着它,正与邪、善与恶展开了一番争夺二战结束那年,它失踪了;多年后,顺城籍女留学生刘伊心在日本北海道的一个深山老林里发现了它的踪影然而把大刀追讨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 镇庙之宝能否回归到东山庙?结局出人意料 书评专区 [db:书评1] [db:书评2] [db:书评3...
书评专区
[db:书评1] [db:书评2] [db:书评3]《镇庙之宝》免费试读
第6章 故事和素材
“超记石墨肠粉”的东西确实不错,不像有些网红店那样名不符实,它可是名符其实的真材实料。我点了三样东西:猪肝粉肠粥、牛肉肠粉和油炸鬼。
在东山上转了一圈,还没有东西进肚子,感觉既累又饿了。我风卷残云般把它们吃完。评价就两个字:美味!尤其是那粥了得。熬粥看似简单,但是要熬成我吃的这碗粥那样浓稠相宜实属不易。猪肝、粉肠烫得老了会柴,而且肉味都给煮跑了,生了则猪肝发腥粉肠会韧得嚼不烂。我吃的这碗粥里猪肝粉肠生熟度刚好,肉的鲜味都给锁在肉里面,鲜甜鲜甜;再把长条的油炸鬼剪成段泡进粥里面,那风味那感觉是无以复加的好!我在外卖网站上给“超记”点评:“味道鲜美,好吃得无法形容!”
我回到民宿,打开了手提电脑,点开写作软件。这时却袭来了一阵倦意,是瞌睡加上疲累的那种倦意,很快整个人就不行了,迫切想睡一会儿。史无前例的早起然后上山转了一圈,**过后就剩下疲倦。
我不由得佩服张千百,人家已经六十多岁了,每天都是五点来钟起来,然后练功、然后是整个白天忙忙碌碌,却没事一样。我比人家年轻多了,才两三个小时就蔫了,唉!
手机忽然响了起来,把我惊醒了,拿起手机看,是李俊熙打过来的,原来我靠在椅子上已经瞌睡了有十几分钟。
“早上有上山去采访了吧?”他在电话那头问。
“去了,跟张师傅见面了,有收获。”我振作了一下精神,答道。
“那就好,晚上再上去一趟东山庙,我、你、张师傅一起,有事跟你们说,去日本!”
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你说去日本?我们吗?”
“对,我、你、张师傅三个。现在你回到民宿了吧?不要上街去。一会儿我秘书小林就打电话给你,拿你的身份证办去日本的手续。”
“跟旅行团吗?”
“不跟旅行团,广东的旅行团好像没有去那里的路线,再说跟团也不方便。我们办自助游,刘毅在东京那边接我们,带我们转机飞北海道,一起去那个关帝庙,鉴别大刀。我微信跟他说好了。”
“就我们三个人去鉴别大刀吗?不用叫个专家一起去?”刚说完,我便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还用得着找其他专家吗?李俊熙就是专家啊!他是学历史的硕士生,在博物馆工作时多次参加了外地古墓和文物古迹的挖掘和考察,写过好几篇关于青铜器的研究论文,是个颇有名气的古青铜器专家,他的网名就叫:“青铜军马”。那把青龙偃月刀就是青铜造的,正好是他的强项;再加上一个大刀的主人张千百一起去,阵容足够了!反倒我是个多余的。
李俊熙可能也觉得我的话可笑,但没有直接怼我:“什么专家?不用了,有张师傅一起去就行。好了,挂了啊,我正忙着呢!”
“诶,等等,今晚张师傅做好吃的,说约你一起吃呢。”
“额,这事他跟我说了,他说炖一锅牛蹄牛腩鸡汤,他的拿手菜,我吃过,好吃!如果晚上没其他安排,我会一起吃的。就这样,晚上见吧!”
刚挂上电话,小林就打电话过来了,是个小伙子,问来我的民宿怎么走,他已经在东山下面的停车场停好车了。
按照我的指点,小林很快就找到了民宿,进来拿了我的身份证。我问他大概几天能办好,他说应该很快的,最多一个星期左右。跟我聊了几句之后,他就急匆匆地走了。
我很少出国,至今也只去过一两个东南亚国家,日本没去过。这几年去日本、韩国旅游挺火的,不少茶友去过,回来说的各种见闻听得我心痒,跟王东梅说也想去看看,只是她一直安排不出时间来,所以没有成行。想不到才过来顺城没几天,就捞到去一趟日本的机会,挺好!
我打了个电话给王东梅,说了去日本的事,让她给我兑换些日元,两万日元吧。她还没起床呢,没好气地回答:“你傻呀,两万日元只折合一千多块钱人民币,怎么够!你打算蹭人家的钱啊?我丢不起这个脸!给你兑十万吧!”说完就挂断电话,又再睡去了。
此刻我已经恢复了状态,刚才的疲累烟消云散。我泡了一壶铁观音,喝了几口之后,便开始在电脑码字。不过距离正式写小说章节还为时过早,连怎么开篇都没想好,还是先把早上和张千百的问答对话、在东山庙的所见所闻作为素材录以备考吧。
那就先从李准开始记录,然后再到其他人和事。
我跟张千百离开大榕树的石桌石凳时,注意到正殿门头上“东山关帝庙”的烫金字牌匾,走近看,也是李准写的,便问这个李准跟东山庙有什么关系。
“关系可不小!走,先上去后山他建的藏经阁看看,然后再下来去正殿里面。”张千百边说边带我穿过一条便道,这便道位于鼓楼侧面,通向正殿后面的小花园。
小花园就是当年番禺的何云香带工匠来修建的。这里别有洞天,前面是花草园林,后面是茂林修竹,一条幽静的小路在这茂林修竹中蜿蜒向上,直通山顶。张千百指着山顶方向说:“藏经阁就在山上面,先在这里看看。”
放眼四望,只见有古色古香、红墙绿瓦的亭台楼阁和厢房隐现林间;小花园右侧边上有一面石壁,石壁的正面笔直陡峭,高约二十米左右,在离地面十米高的位置有个一人多高的洞口,一道半米左右宽的水帘从洞里涌出,形成了一个小瀑布,泻落在下面一处水池里,水池外缘有五六只瓷制小兽,溢出的池水从小兽们的嘴中吐出,吐向下方一条通向山下的暗渠。洞口上方刻有三个朱红色魏碑体大字“神机泉”。
张千百俯身,双掌作瓢舀起池水,洗一把脸,说:“这道水从山上流下来,长年累月不停,也不知道山上哪来的这么多的水。”他站了起来,指着上面的洞口:“从这个山洞可以上去山顶,里面是通的。”
我顿时来了兴致,问他:“能通上去山顶?里面该不是藏兵洞、藏宝洞吧?”
张千百用力甩两下湿手,说:“你估对了,我太祖爷爷张二进去过里面,找到了不少金银珠宝。在日本鬼子占领顺城时期,东山庙住了个日本军官,我爷爷张万的手下,也从这个洞摸出来,杀过看守的日本兵。他们打算抢回正殿里面那把关公大刀,可惜功亏一篑!”
“是吗,得找个时间详细说说这件事!”
“可以啊,你过来尝一点这水,山泉水啊!从古到今,都有风水大师说东山是我们顺城的龙脉所在,龙穴就在神机泉这里。这三个字是当时宝来寺明觉方丈写的,他叫顺城知县把字刻在山洞上,说这个洞不能动,动了对顺城不好。六十年代末那个时期,有一帮人过来要拆了东山庙,在东山上开梯田种粮食,用这神机泉的水灌溉。当时山下还有一条东山村,村民们守住东山庙不让他们乱来,差点打了起来。后来公社干部过来劝开双方,最后才不了了之。”
我走过去舀起一把池水,浅尝一口,这山泉水冰凉、甘冽,沁人肺腑。
我俩穿过了小花园,顺着林荫小路往山上走,这时张千百开始说起李准。
一百一十一年前,即一九零四年,时任清朝广东巡防营统领兼各江水师统领的李准,他来到凤凰城巡视江防。其时适逢关公诞,东山庙举行庆典法会。吃完知县的接风宴,李准让知县带他们一行去东山庙看热闹,顺便拜一下关公。
李准听说过青龙偃月刀的传奇故事,便叫把大刀拿给他见识见识,当时的住持是张千百爷爷、张万的父亲张昭,他攀上神坛取下了关公神像手中的大刀交给李准。李准细细欣赏大刀一番之后,提刀出去外面小广场,耍了一套少林春秋刀法,博得一众官员和围观民众一片喝彩声。他把大刀还给张昭,连声赞叹:“名不虚传,果然是好刀!”
一个多月后,李准获慈禧太后接见。老佛爷表彰他剿灭珠江流域和广东沿海水匪战绩彪炳,提拔他为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此前的仕途一直不温不火,升迁缓慢,现在又是老佛爷接见,又是加官进爵,运气好得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反而觉得不踏实,不知是祸是福。
他回到广东之后,悄悄找了一个厉害的算命瞎子指点迷津。那瞎子掐指一算,只给他一个字的答复:“刀!”
李准听了顿时如醍醐灌顶,一拍大腿:记起来了,怪不得!前些日子去过顺城东山庙,耍过那把青龙偃月刀,差点忘了这事!是那把大刀给自己转了运。那把大刀真的有神力,可不是吹的!
于是他立刻去到东山庙,请来韶关南华寺的高僧,举行了一场历时三日的水陆大法会,以答谢青龙偃月刀和东山庙。法会结束后,李准跟张昭说,这庙太小了,宝刀哪能呆在这么个小天地里。他让张昭把东山庙扩大至整个东山范围,需要多少钱尽管开口,不是问题!这可把张昭给吓坏了。
张千百站在小花园边上比划:“原本县衙门规定东山庙到这里为界,那时这个位置有一道围墙,围墙外的范围都给一个大地主买下来,那地主紧挨着围墙建了一座大别墅,他也想跟东山庙沾些边,借一下宝刀的神力。张昭憨厚老实,哪敢独占整个东山得罪地主。他如实告知李准,想推掉。”
我站在张千百比划的位置回看前面东山庙的范围,看得出它以前真的是个小庙。便问:“那后来怎么样了?”
“能怎么样?地主吃哑巴亏呗,谁敢得罪水师提督!不然东山庙范围哪有现在这么大!”
李准听了张昭的话,大笑起来,说:“那还不简单?我跟你们知县说说不就行了?”果然,顺城县衙门立刻发通告,即日起东山全部划归东山庙所有,山上所有房子三天内拆掉。李准要知县亲自督办东山庙扩建工程,那自然是日夜兼程、进展神速:围墙和别墅被拆掉、整座东山种满树木花草竹林、新建了多栋亭台楼阁和厢房、在山顶建一座给李准自用的小楼。
工程完后,东山变得郁郁葱葱、丰满鲜活起来。此后李准经常过来东山庙,拜完关公之后就在庙里住一夜。他住山顶上的小楼,护卫亲兵们住下面的厢房。他给小楼取一个文雅名字“藏经阁”,里面放满经书名著、古籍书画。
李准一介武夫,其实很有文化,他自幼随父从四川来广东,先是做广东钱局提调,相当于造币厂官员,后来觉得文官堆里勾心斗角,没什么意思,便捐钱买官转入军界。他擅长篆刻体书法,在广州和顺城都留下墨宝,不过现在都已经不知所踪了,只剩下东山庙这几块牌匾和藏经阁里面几幅字。
说话间便上到山顶,我们来到一幢青砖绿瓦、古色古香的楼宇前。我看见门头上有一块黑底金字牌匾,上书“藏经阁三字”。
张千百推门,说:“进来看看。”
这藏经阁共有三层,一层本是客厅和阅览室,现在只剩客厅功能,摆满擦得锃亮的红木沙发茶几,还有摆着艺术品的博古架。张千百说,原本这里有李准送来的佛经、道德经、四书五经,还有古典名著,很多书上还有李准的笔记、批注,可惜在六十年代末全部被付之一炬,一本不剩;二层是卧房、客房,李准和家人、仆人在此过夜,依然保留着明清风格装修,古朴高雅;三层是观景亭,从这里放眼四望,这一带的城市景观尽收眼底。
站在观景亭上,张千百指着南面远方一座山说:“那是顺风山,顺城最高的山。”又转身向后,指着北面不远处一个山丘说:“那个山叫做永丰山,和东山一般高。前后两个山和东山构成一道顺城的龙脉。顺风山是龙头、东山是龙身、永丰山是龙尾。龙头的顺风山脚下就是珠江的主流西江,西江往东不远就是珠江出海口。像不像蛟龙出海,给顺城带来滚滚财源?”
看完藏经阁,张千百带我下山去看正殿。
受地形地貌所限,正殿和两边的钟楼、鼓楼体量都不大,全然没有北方关帝庙的粗犷雄浑气势;不过刻在正殿大门两边木柱上的对联气势逼人,提醒人们这里是纪念盖世英雄关云长的地方,上联:“数定三分,扶汉室,削吴吞魏,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下联:“志成一统,佐熙朝,伏冦降魔,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跨入正殿大门,迎面是一个典型的广东岭南风格的厅堂:首先是五六米宽的走廊状前厅,再往里是青石板铺就的一个大型露天天井,天井四面均为走廊或厢房。走过天井,便到达关帝庙的灵魂所在:神坛大厅。
岭南风格的建筑结构特点是通风透气、易于疏散暑热,所以借助天井的阳光,即使不开灯,神坛大厅的景物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我抬头仰望,神坛上矗立的关公神像高高在上俯视着芸芸众生。我自然格外留意他右手握着的、杵在脚边的青龙偃月刀。
这把刀长约一米八,呈现出一种黑里透红的热带硬木颜色。
“这把刀是用名贵的印尼坤甸木做的,是八十年代初东山庙重开时,印尼华侨团体捐回来的,由巴厘岛有名的工匠制作后飞机运回来。”张千百轻抚着神坛的前缘说。
不过我感到它无论是用多名贵的木料制作,也只是一把木头刀而已,跟李俊熙照片里的那把金光闪闪、真正的镇庙之宝相比黯然失色。武神关云长手持一把木头刀,怎么看都缺了点威严霸气。
“这是子弹打的,看见没有?”张千百拉着我蹲下来,指着神坛底部一处地方说。
我探头仔细看,这是一道不起眼的小疤痕。
“子弹还在里面呢,七十多年了!”他站了起来,继续说:“神坛桌面是用一整块越南黄花梨木板做的,木头结实无比,子弹打不穿!”
“在这里开的枪,发生了什么事吗?”我好奇地问。
“日本鬼子占领顺城时期,有个日本军官在这里过夜,那时候,那把金刀还在庙里,我爷爷派了几个弟兄夜晚过来,顺着神机泉那个山洞下来,想把金刀偷走,想不到惊醒了那个日本鬼子。双方开枪对射,有一枪打在这里。可惜刀没能够拿走。如果那次拿走了,就不会出现在日本了!”他停下来,摆摆手说:“这事情来龙去脉很长,找个时间再说吧。”
张千百说得没错,转一圈下来,写什么大概有个谱了。围绕着东山庙、围绕着青龙偃月刀确实有很多故事,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拼命收集素材!
我不知道,在日本那个关帝庙能收集到什么素材呢?